肌肉注射(簡稱肌注)是臨床常用給藥方法,因為人體肌肉組織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,藥液注入肌肉組織后,可通過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循環(huán),作用于全身從而起到治療作用,由于肌注是有創(chuàng)性的操作,在臨床實踐中常常引起一些并發(fā)癥,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,而且還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和療效,對治療方案造成干擾。

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肌肉注冊并發(fā)癥,包括疼痛、硬結、暈倒或休克。


疼痛


臨床表現(xiàn):

注射部位局部紅腫疼痛,酸脹,肢體無力,麻木,患者緊張、煩躁等


產生原因:

1.患者精神高度緊張、恐懼

2.藥液濃度過高,推注速度過快或過慢且不均勻

3.注射針頭過粗、欠尖銳,操作者手法不熟練

4.注射時消毒劑隨針頭進入皮內


預防措施:

1.心理護理,取得患者的配合

2.熟練掌握注射技巧,做到準而快地進針,縮短刺皮時疼痛的持續(xù)時間

3.采用無菌生理鹽水作為溶酶對藥進行溶解

4.待皮膚消毒劑干燥后方可進行注射


硬結


臨床表現(xiàn):

局部紅腫疼痛,影響上下肢活動,發(fā)熱,惡寒,嚴重者可出現(xiàn)潰爛破損、深部化膿或局部壞死


產生原因:

1.藥物劑量大或濃度高,同一部位反復、多次、大量注射藥物,藥物濃度過高、速度過快、用力不均

2.注射溶液溶解不全或落入微粒、雜質等,導致結締組織包裹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硬結

3.局部血循環(huán)不良,藥物吸收緩慢

4.久病臥床,體弱消瘦患者,因其自身血液循環(huán)慢,藥物吸收速度慢,產生硬結的風險較高。

5.注射部位過淺,往往肥胖患者較為常見,注射時藥物在脂肪層停留時間較長,組織受到刺激引起纖維組織增生,從而形成硬結。

6.患者緊張、恐懼等不良情緒導致緊繃無法放松,使藥液聚集在局部從而影響吸收速度形成硬結。


預防措施:

1.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膚評估

2.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操作,選擇合適的針頭,熟練掌握注射技術

3.長期注射者,輪流交替注射部位,避免在瘢痕、炎癥、皮膚破損部位注射

4.對于一些難吸收的藥液,注射后及時給予局部熱敷或按摩以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加快藥物吸收。


暈倒或休克


臨床表現(xiàn):

咽頭水腫,呼吸困難,氣促,哮喘,面色蒼白,出冷汗,脈搏細弱,血壓下降,意識喪失


產生原因:

1.患者對肌肉注射敏感、注射時恐懼、精神高度緊張

2.患者對注射藥物發(fā)生速發(fā)或遲發(fā)過敏反應

3.坐位注射時出現(xiàn)體位性低血壓而發(fā)生暈倒或休克

4.患者在空腹的情況下易出現(xiàn)暈倒或休克

5.操作前未咨詢患者的藥物過敏史


預防措施:

1.避免空腹注射

2.注射前做好解釋,消除病人緊張心理,取得配合

3.詳細詢問患者藥物過敏史,尤其是青霉素等易引起過敏的藥物

4.注射盤內備有0.1%鹽酸腎上腺素,在注射間備有氧氣和吸痰設備

5.嚴格執(zhí)行無菌技術操作,注意配置藥液有無變化沉淀破損,檢查藥物的有效期


搶救原則:

1.停止注射藥物,用拇指按壓入中穴位。人中穴是重要的急救穴位,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壓的作用。節(jié)律性刺激、邊續(xù)弱刺激或邊續(xù)強刺激人中能提高血壓,保證各臟器的血液供應,維持生命活動。另外,適當的節(jié)律性刺激有利于節(jié)律性呼吸活動的進行。

2.保持呼吸道通暢,尤其是休克伴昏迷者,應將患者頸部墊高,下頜抬起,使頭部最大限度的后仰,同時頭偏向一側,以防止嘔吐物和分泌物吸入呼吸道。

3.注意給體溫過低的休克病人保暖,蓋上被、毯。但伴發(fā)高燒的感染性休克病人應給予降溫。

4.若是藥物過敏引起的暈厥,則應立即按過敏性休克程序進行搶救,以防發(fā)生休克危及生命,當患者呼吸困難時,務必及時給予吸氧。

另外,需要提醒各位,無論是掐人中還是其他急救,都只是一種簡便的應急急救措施,必要時可觀察患者情況,進一步搶救,以免延誤病情。同時,在給患者進行肌注的過程中,要及時觀察各種不良反應,必要時可暫停肌注,確保安全。


1622970294473365注:本文轉載自ICU護理之家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。